新闻动态
您当前所在位置是: 首页 >> >> 新闻动态 >> 正文
"校史"学习与精神传承——学习分享会报告
浏览量:

在新时代高等教育使命引领下,深化校史教育、传承红色基因是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。研究生会于2025年3月24日组织"校史精神与学术使命"主题分享会,通过系统梳理西工大发展历程中的精神密码,引导青年学子将校史精髓融入学术研究与个人成长。本次报告聚焦校训内涵、建筑文化、历史沿革与科研成就四大维度,展现西工大87载砥砺奋进的壮阔篇章。

分享会首先解析了"公诚勇毅"校训的深层意蕴。1938年国立西北工学院成立之初确立的"公诚"精神,历经抗战烽火淬炼,在1957年西安航空学院与西北工学院合并组建西工大时,融入"勇毅"新内涵,形成完整校训体系。

公:体现航空报国的使命担当,从建国初期参与"两航起义"飞机修复,到新时代牵头C919大飞机研制,始终践行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初心。

诚:彰显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,以数学学科奠基人孙家栋院士为例,其建立的误差分析理论体系至今仍是飞行器设计的基石。

勇:代表敢为人先的创新勇气,如1980年代率先突破航空复合材料技术封锁。

毅:蕴含百折不挠的科研韧性,在"翼型研究"领域三代学者接力攻关终获国家科技大奖。

启示学子:在算法优化研究中贯彻"诚"的精度追求,在数据建模时体现"公"的价值导向。

其次,在分享会中提到校园建筑作为物质文化遗产,承载着独特的育人功能:

何尊广场:仿周朝礼器造型,寓意"中国深度"与"问天壮志",激励学子在密码学研究中传承中华文明智慧。

图书馆穹顶结构:采用航空薄壳技术建造,将专业特色融入建筑美学,提醒数学研究者注重理论实践结合。

三航雕塑群:以抽象几何形态展现空天海发展轨迹,启发统计学科交叉创新思维。

特别解读长安校区"梧桐大道"的象征意义:栽种于1970年卫星测控技术攻关时期,见证无数科研工作者"栽下梧桐树,引得凤凰来"的开放胸襟。

再然后,在分享会中梳理西工大三次历史性融合:

1938年西北联工基因:抗战烽火中汇聚北洋工学院、东北大学等名校血脉,奠定"教育救国"红色根基。

1952年华东航空西迁:响应国家战略布局,千余名师生携带设备从南京迁至西安,形成"西迁精神"活标本。

1970年友“哈军工”空军工程系的加入:1970年,军事名校”哈军工”的空军工程系迁并入西北工业大学将”一中主三严”的办学理念和科技报国精神带入西工大,碰撞交融。

互动环节:校史与学术的碰撞

Q:怎样平衡校史文献研读与专业学习?

A:(研究生王长豪)分享"主题模块化"学习方法:将校史拆解为精神谱系、技术沿革等模块,对应关联专业课程。如学习泛函分析时,同步研究该理论在校史某型飞行器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案例。

本次分享会通过"精神解码-文化感知-历史认知-创新传承"的递进式学习,使数学学子深刻理解:校史不仅是过往荣光的记录簿,更是未来创新的启示录。正如陈士橹院士所言:"读懂西工大的历史,就握住了打开中国航空航天未来的钥匙。"

Baidu
map